浏览次数:-作者: 新陂镇 信息来源: 转自兴宁市农作物病虫测报站 发布时间:2018-07-03 09:25:00 |
近两年来,我市通过大量印发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技术资料、加强技术指导等措施,取得了较好的防控效果,该病在我市发生较轻。但是,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白背飞虱传播的病毒病,具有突发和暴发性强、扩散蔓延快、为害隐蔽、防治难度大等特点。同时,据省气候中心预测,今年属台风偏多年份,7月份预计有1-2个台风登陆我省,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将有利于两迁害虫迁入、集中降落、繁殖扩散。而秧苗期是感染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敏感期,抓好秧田期的防控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各镇(街)农业部门、农民群众必须克服麻痹思想,做好晚造治虫防病工作,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主要防控措施:
1、实施治虱防病。秧田应远离感病稻田,清除秧田边杂草,培育无病虫壮秧。在晚稻播种后于秧针期(播种后第2天)和抛(插)前1~2天各施药一次,药剂可选用25%吡蚜酮(或25%噻虫嗪或25%噻嗪●异丙威),施药时秧田附近杂草亦必须同时喷施。移栽后加强监测,对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及时施用对口农药。
2、及时做好病株处理。抛(插)后加强田间检查,发现病株,先施药防治,围歼带毒害虫,再拔除病株,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田内,控制蔓延。拔除后补上无病株,保证全苗。拔除病株较多时,需加强肥水管理,促进稻株生长,减少产量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