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洁之

浏览次数:-作者: 林钧南 信息来源: 转自转自兴宁市人民政府网 发布时间:2019-05-10 10:53:07
李洁之,家名清廉,1900年10月出生于兴宁新陂镇上长岭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9岁起只读了私塾和小学共五年。后为作坊小工。辛亥革命后毅然奔赴广州参军。先后毕业于陆军步兵军事教练所、陆军步兵学校将官研究班。他先在粤军第一师邓仲元部任班长。1921年被选拔为大元帅府警卫第三团叶挺部排长4924年升任第一师第三团邓演达部连长,担负拱卫大元帅府任务,直接保卫孙中山的安全。其后历任广东部队营长、师经理处长、平南盐务总局长、步兵独立第二团上校团长、独立第四旅少将旅长^1932年1月至1936年任虎门要塞少将司令,负责海防防务。1935年主持广东军政的陈济棠勾结日本军阀,积极进行假抗日真反蒋的内战活动,企图夺取蒋政权而代之。其时大规模内战已迫在眉睫。李洁之本是陈济棠的亲信,但反对陈的做法,为制止内战,保存国力,共同对外,他先后与广东部队10多位将领联系,取得共识,策动第一军军长余汉谋领衔揭露陈的阴谋,并实行兵谏,迫使陈济棠宣布下野。一场即将爆发的内战遂告平息。1936年7月,他接任广东省会警察局长,即将前任移交接管的230名政治犯悄悄地释放,又停止执行邮电新闻出版物检査及取消广州市居民入户担保办法。这对于团结各党派各阶层共同抵御外侮,是极为明智之举。1938年10月广州弃守前,李洁之已改任第四战区兵站中将总监。1941年调任第七战区军粮计核委员会中将副主任。在任期间,一改过去各部队食粮食盐朝不保夕的困难情况,还有余粮借给灾民。抗战胜利后,广东各部队已被蒋介石利用各种手段分化瓦解,许多军政人员包括李洁之在内都处于投闲置散的境地,心怀不满。1947年秋,李洁之到达汕头,开设中国渔业公司。它名为企业实际是聚集一批旧军政人员议论和制订反蒋投共的计划和策略的地方。李洁之是核心人物,多次奔走于香港、广州和汕头之间与各方联络。1949年4月,他被广东省政府委为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即偕中共香港分局派来的联络员陈汉欣秘密离开汕头,到达兴宁。5月1日就职,又与驻军河源等地的曾天节、魏汉新等建立了共同起义的关系。18日即宣布率所属和平起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这次起义使粤东、闽西两区16个县联成一片,粉碎了蒋介石残部在赣州、长汀间固守的计划。不久李洁之就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潮梅人民行政委员会副主任。
建国后,李洁之先后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委员、黄埔建港管理局副局长、省水利厅副厅长。1957年整风、反右扩大化时,他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61年被摘掉帽子,任广东省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兼军政史料征集组长。这时候,他积极撰写了数十万字亲历亲见亲闻的史料。19乃年4月,李洁之的错案得到彻底平反改正,被委为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主任。他认真组织省参成员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精神,为我省的四化建设出谋献策。1983年4月,被选为省政协副主席兼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主任,直至1988年换届为止。1989〜1990年,他将自己历年所写并已在《全国文史资料》等书刊发表过的著述加以整理,委托《兴宁文史》编辑部编赛为《李洁之文存》上下册,排印出版,有70余万字,值得文史部门参考和研究。
李洁之于1951年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历任该党广东省委员会第一、四届委员,第五、八届常委和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咨监委员会副主席。《南方日报》1994年1月20日报道李洁之逝世的消息时,称李洁之从大革命时期开始就长期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有影响的爱国民主人士。
站群导航
  • 党群部门
  • 政府部门
  • 乡镇街道
  • 梅州网站
  •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