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宇新

浏览次数:-作者: 信息来源: 转自本网 发布时间:2015-09-24 16:20:11

刘宇新

生逢乱世 难中求学

    游子思故乡,情系宁江边。  刘宇新常说:我的父母是谁?我无从知道也无从寻根,总之我是中华民族的儿子,祖国就是我的母亲。刘宇新先生是兴宁市坭陂镇黄垌村人,他原籍潮汕,出生在日寇入侵、山河沦丧、国破家亡的1940年。国难当头,举家在劫,又遇上1943年大旱,大批难民啼饥号寒,被迫离乡背井,向兴梅地区逃荒避难,饿殍遍野,卖儿卖女比比皆是。在这兵荒马乱、天灾频仍、民生凋敝的情况下,还在襁褓之中的他两度被人贩卖。养母刘华招年轻寡居,克勤克俭,含辛茹苦,把孩子收养抚育长大成人。还在极端艰苦条件下,节衣缩食,让孩子读上小学和中学,就读于黄垌村小学、坭陂中学。穷人孩子有志气,当他一踏入校园的门槛,便一股劲儿钻入书堆里,发奋攻读,学而不厌。他聪颖过人,品学兼优,成绩名列前茅。  1955年夏,初中毕业后,刘宇新就读于国内一所无线电学校,跨进了电子技术知识的大门。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解放军某部修配厂任无线电技术员,有机会把书本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1960年转业到广州一间工厂任职,仍刻苦钻研电子知识,从此他与电子技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民族孤儿 勇闯香江

  1962年,刘宇新怀着旺盛的求知欲和对新兴电子技术的强烈进取精神,从广州来到香港,在这个完全陌生的世界里,他凭着一股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的勇气,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硬用自己的智慧、干劲和诚实的劳动,闯天下创大业。

  谁会想到,如今出手如此大方的刘宇新,当年竟是身无分文的穷光蛋!提起那段辛酸的往事,他的眼睛湿润了。当年,他只身来到香港这个陌生的世界,没有亲人可依靠,没有朋友能帮助,在茫茫的大街上,只有冰冷的街灯拽着他孤独的身影。他不知道该去哪里,何处是归宿。饥饿和寒冷提醒他:应该马上找个活干。

  他又是看广告又是翻报纸,终于进了一家纺织厂,找到了一份工,尽管工资低得可怜,但毕竟比饿着肚子流落街头强多了。为改善自己的处境,前4年里,他经常跳槽,却总也跳不出贫穷。那时候,他的住处离工厂很远,如果乘坐巴士,得花一毛钱,为省下这一毛钱,他咬咬牙,天天跑步上班下班,同事们感到奇怪,他却故作潇洒地说是  锻炼身体  。工厂食堂里午餐最便宜的要五毛钱,他跑到厂外僻静的大排档,花一毛钱买碗麦糊充饿,晚上也不时用盐巴拌饭,填饱肚皮而已;住的地方,则是以月租七元租住的通道床位。即便是这样,他还是省不下几个钱。现在的他回想起过去的艰难岁月,还动情地说:  那真是一种求生的挣扎!  

  他有一个强烈的欲望,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他又转到了一家电子厂当修理工。他想,自己原来是学无线电的,干本行或许可以找到一席用武之地。  作为一名普通的修理工,他已有的无线电知识是足够用的了,但凡事不满足的他,为自己定下了更远更大的目标。业余时间别人灯红酒绿寻开心时,他却静静地躲在一旁看书,还常常去无线电夜校上课,沉浸在奇妙的电子世界当中。  

  4年的  打工仔  生活,练就了他强健的体魄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来到电子厂后,他干活十分  落力  ,加上他人又机灵,又有一身好手艺,因而颇得老板赏识。进厂刚3个月,他就被提升为线长。半年后,老板又让他当管理员,很放心地把一个二、三百人的电子厂交给他管理。他很感激老板的提拔,决心以更大的业绩来报答老板的信任。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不济之时。正当他准备大显身手的时候,由于经济不景气,老板经营其他生意失败,工厂倒闭,被迫把电子厂也拍卖出去。刘宇新和另外几位年青人鼎力相助,帮着处理善后事宜。等工厂拍卖完毕,老板把剩下的一大堆杂七杂八的电子元件折价卖给他们。买下这堆杂物后,他们就办起了公司,而且取了一个很响亮的名字:宝德电子有限公司。刘宇新是借了4千元港币入的股,生平第一次尝到了当股东的滋味。这有限公司仅有  有限  的一块牌子和一堆杂物,剩下就是他们几个小股东了。几个人围着一堆杂物,七拼八凑,好不容易装起一台收音机,这样的公司,其产值和利润可想而知 — —有限。可他好歹算个股东,比起打工仔来强多了。

  不久,刘宇新凡事不满足的劲头又上来了。他觉得与别人合作不够过瘾,于是一个人另起炉灶。他的牌子是  新宝德电子有限公司  。当时电子行业正处于低潮期,这个孱弱的新生儿始终迈不开步子。他仍苦苦地寻找、等待,等待一个起飞的机会。

  这个机会终于在两年后等到了。中美建交不但给两国人民带来了新的前景,也给刘宇新带来了新的希望。两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带着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来到华盛顿,霎时在美国掀起了一股  熊猫热  。平时就十分关心政治的刘宇新很敏感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他与日本商人合作,创造性地推出一款新颖别致的收音机。这种收音机的外形是一只逗人喜爱的小熊猫,既可作摆设,又可播音,价格便宜,美观实用。因此一经推出,立即在美国市场掀起了另一股  熊猫热  ,订单如雪片般从各地飞来,  新宝德  一时忙得不亦乐乎。  熊猫热  一直持续了4年之久,它为  新宝德  创造了几百万港元的利润。这在刘宇新的经商生涯中,是最为精彩的一段。

  他在公司装备了电讯室,通过现代化的通讯设备,既可直接与欧美各国厂商联系,又可及时掌握国际商情的变化。这使他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又增加了一个得力的助手。

  每当茶余饭后,他不失时机地对着一台录音机牙牙学语般地啃起了  洋文  ,两年功夫,他居然能操起一口流利的英语周旋于外国客商之间,令同行们大为惊叹。

他在公司组成了以他本人为首的技术攻关  智囊团  ,专门致力于开发新产品,以确保公司站在同行业的最前头。他们开发的新产品,曾经多次为其他公司争相仿效。

  在新宝德公司的产品陈列室里,摆着许多型号不一、功能各异、款式独特的收音机、录音机和组合音响。这些产品就像人成长过程中的一个个脚印,它们告诉你,新宝德公司一次次冲刺的故事,告诉你  新宝德  成长的历史。今日的  新宝德  已长成了引人注目的巨人,每年光输往美国及欧洲和其他地区的电子产品就值数亿港元。在深圳、广州等地都有它的分厂,仅深圳一地就有员工逾千人。

  从打工仔到老板,中间有什么秘密?刘宇新说:  在香港闯天下,运气也有点,但主要的是靠机遇和自身努力,靠个人的质素。  

人生之义 贵在奉献

  在为内地捐资兴办公益事业上,他是一位  敢吃螃蟹的人  。那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1978年冬,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兴宁县坭陂中学的老师们在争相传阅着一封海外来信,信里说:   hellip; hellip;旅居外地,不能直接参加祖国的四化建设,但我对祖国、对家乡,特别是培育我成长的母亲有浓厚的感情,我愿为母校的改建出片瓦之力,在母校新建三层科学大楼。  落款是:旅港校友刘宇新。看着这封充满爱心的信,老师们激动之中颇感欣慰,20年前那个男孩清瘦的身影又浮现在他们的眼前。同样是1978年冬天,兴宁县革委会也收到了刘宇新的一封申请信,要求捐资100万港元为母校建一栋三层的科学大楼。当时政治环境还晦明晦暗,在可以理解的情况下,因为既无先例,又无有关规定,于是县革委会将信往上递,转到省里。经再三研究,省里发下指示:可以接受那笔捐款。对于刘宇新的乐善好施,家乡父老可谓有口皆碑。1980年,当他为家乡黄垌村铺好了新路,为乡亲们点上了电灯,人们逢人便竖起大拇指说:是刘宇新先生给我们铺了路,送来了电。他第一次回家乡时,就做了件敬老的事,给老人送红包,送礼物,以后又捐资40万元,在村里建了一个  黄垌村老人活动中心  。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人们对他一片赞誉。坭陂中学为他立了一块  功德碑  ,题目为  刘宇新先生兴学志  ,把他所做的善事一一镌刻于上面。细心的人们不难发现,刘宇新对家乡的教育事业情有独钟。除了他的家乡兴宁外,梅县、广州、深圳等地还有20多所中学、小学接受过他的赞助。广州仲恺农学院、暨南大学、嘉应大学、梅州教育学院、深圳外语学校、兴宁电视大学、兴宁兴民中学的学宫、文峰书院尊经阁、兴宁龙田中学的科学馆、图书馆和教学大楼,兴宁师范、兴宁教师进修学校、兴宁一中、燕塘小学、爱兴幼儿园、兴宁县图书馆、大埔幼儿园等的建成都有他的一份功劳。他还为广东省、梅州市、梅县以及嘉应大学设教育基金,以鼓励脱颖而出的新秀。他不仅关心支持教育,而且对梅州文化、体育、卫生事业,诸如剑英公园、剑英桥、梅州青少宫、丰顺图书馆、兴宁市老干活动中心  松柏园  、兴宁市  庭芳医院  、兴宁市人民医院华招B超楼等的建设也作出很大贡献。为了帮助家乡发展经济,他还先后在兴宁、梅州投资兴办了无线电厂、电子厂以及纱厂。交通不便,是不可能赚什么钱的,但他心安理得。后来他还把自己在纱厂的全部投资无偿地赠给了家乡人民。你说他这是图名还是为利?我们曾多次亲耳听过刘宇新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  父母生我到世上时,是光着屁股出来。当我离开人间时,还将会穿着一套崭新的衣服离去。这是社会给予我们的。在社会赚到一点钱,回报给社会,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人生之义,贵在奉献。  刘宇新先生把奉献,作为自己做人的准则。

站群导航
  • 党群部门
  • 政府部门
  • 乡镇街道
  • 梅州网站
  •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