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20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浏览次数:-作者: 信息来源: 转自兴宁市发展和改革局 发布时间:2020-06-18 11:07:35

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和2020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0年618日在兴宁市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兴宁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刘导文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全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20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

一、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2019年,面对国内外严峻复杂形势,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抢抓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乡村振兴、老区苏区振兴发展等战略机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围绕打造“工贸新城智慧兴宁”、梅州副中心城市的目标,积极融入梅州“一区两带六组团”发展战略,加快构建“一城一廊一带”发展格局,推动生态富民强市,全市呈现经济平稳增长,社会稳定发展取得了良好局面。

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74.88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 47.73亿元,同比增长4.1%,完成年度计划105.3%;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0.43亿元,同比增长4.3%,完成年度计划87.3%;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96.72亿元,同比增长2.3%,完成年度计划95.6%,三次产业结构比例27.2917.4055.31。工业增加值23.94亿元,同比增长3.6%;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22亿元,同比增长1.14%;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27.19亿元,比增9.5%。人均可支配收入22853元,同比增长6.2%,其中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7670元,同比增长4.9%;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8662元,同比增长7.0%。

从计划执行情况看,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保持平稳增长

1.工业经济稳步增长

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7.07亿元,同比增长4.0%;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2.54亿元,同比增长0.3%,新增规上工业企业9家。新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34家,高新技术企业存量24家。新开展技术改造企业11家,完成工业投资17.33亿元,同比增长51.8%;实现技改投资2.2亿元,同比增长101.83%。引进阳光电源光伏发电、恒建能源、隆发鞋业等14个项目,计划投资总额61.55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个。泰歌科技成品油仓储及配套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恒立密封材料、泰联玻璃等项目实现投产;园区全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25.6 亿元、税收1.42 亿元。

2.农业经济提质增效

全市粮食播种面积77.69万亩,总产34.8万吨。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加速建设,产业园区内水稻种植面积20万亩,2019年,产业园内丝苗米种植面积约1.565万亩,产量0.626万多吨,产值约1.002亿元。成功举办兴宁第二届农特产品展销暨农电商交流贸易会,积极组织农业企业参加云浮稻米节、省农博会、梅州柚北京专场推介会、中国农民丰收节、天河帮扶展销会等农业展会,共有22个 “广东省名牌产品”,14个“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16个广东省“菜篮子”基地,10个富硒农业生产基地。“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实施已完成项目入库,遴选出27个专业村实施。农产品展示平台共有50个产品展示展销。把采购商引进来,努力打造大湾区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加大了兴宁优质农特产品宣传推广力度,让农产品走出去。

3.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成功举办了广东省第七届花灯文化节暨兴宁市首届花灯文化旅游节、组织企业参加北京世园会“广东日”梅州城市推介会、组织开展以“客家菜名师”等系列评选活动,谋划推动兴宁客家菜技能大赛暨兴宁美食节活动,着力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兴宁古驿道客家人文自然风光线路”被评选为省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兴宁神光山-熙和湾-合水生态景观旅游线路”和“兴宁狮子岩-长兴花海生态景观旅游线路”被评选为“梅州十佳生态旅游线路”。通过聚焦文旅资源挖掘,完善基础设施,加大旅游宣传力度,不断擦亮我市文旅品牌,旅游吸引力不断扩大。2019年接待游客581.9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7.9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和12%。

(二)城乡建设协调推进,宜居水平不断提高

我市坚持城乡一体、城乡统筹,不断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城乡品质品位,城乡面貌持续改善。

1.城市提质深入推进。亲水公园一区项目2020 年春节前建成开放,美术馆、图书档案馆、棚户区改造三期、毅德片区新城学校筹建、市东排沟污水管网、市自来水第二水厂扩建等城市产业和配套项目有序推进。广东明珠养生山城一期酒文化产业园建成投产,二期茶酒文化中心和明珠城天虹购物中心项目动工建设。望江狮水闸重建投入使用,中心镇“六个一”建设项目扎实推进。成功举办2019 南国书香节兴宁分会,国家卫生城市、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有序推进。

2.乡村振兴全面铺开。精准谋划好全市未来乡村发展的定位和方向,组织编制《兴宁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新陂、叶塘“两镇五村”乡村振兴连片示范建设初见成效,2196 个自然村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70%以上的村庄建成干净整洁村。大力推进“万企帮万村”工作,径南等3 镇入选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成功创建2019 年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丝苗米产业园入选2019 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龙田镇成为梅州市首个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碧园村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兴东生态园入选省“农业公园”。“兴宁茶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启用,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4 家、省名牌产品8 个。成功在广州举行兴宁丝苗米区域公用品牌发布会暨2019 晚造新米上市发售会,组织企业参加天河帮扶展销会等,有效推动兴宁优质农产品走进大湾区。

3.基础建设不断夯实。交通设施不断健全,梅龙高铁顺利开工、省道S225线至济广高速兴宁叶塘互通口新建公路、通200人以上自然村公路路面硬化项目、宁江桥至合水旅游景区一江两岸旅游公路、省道S239线锦绣大桥及引道新建工程进展顺利。扎实推进水利工程建设,总投资4065万元的山区五市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总投资51769万元的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以及市污水处理厂扩容工程(5万吨/日)等项目均完成工程形象进度90%以上,全力推进市自来水第二水厂扩建工程及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各项前期工作。环境治理力度加强,解决了一级保护区内违规设置旅游项目、垂钓、游泳等问题,饮用水源水质得到进一步优化。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东排沟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成效显著,静脉产业园项目准备工作有序推进。

(三)重大项目扎实推进,争取上级支持取得新成效

1.产业项目推进有力。坚持“项目为王、实干为本”理念,把引进项目、推进项目作为推进开放强市产业立市的第一要务。全市31个梅州市重点正式项目完成投资52.24亿元(不包含1个未开工项目完成投资),占年度投资计划的90.67%,同比增加9.06个百分点。其中,2个省重点正式项目完成投资5.63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7.5亿元的75.08%。玖崇湖温泉度假小镇、兴宁花灯文化小镇按照创建方案有序推进建设。积极培育大坪红色文化特色小镇、石马人文生态特色小镇、龙田乡村农旅特色小镇、新圩工艺特色小镇、新陂围屋文化特色小镇等五个小镇。

2.资金争取有新突破。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5个,获资金支持14.71亿元;争取2019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1个,资金80万元;争取2020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4个,资金4548万元;争取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项目1个,资金300万元。

3.项目储备有质量。谋划对接省推动老区苏区振兴发展项目181个,总投资约1334亿元;国家重大项目库共储备126个投资项目,推送至三年滚动计划项目56个;梅州市投资项目库2019年年度投资计划项目共74个,总投资634.3亿元。

(四)推动改革全面发力,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继续推进“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全面推行工商登记“同城通办”模式,进一步落实开办企业“无费市”有关政策,落实压缩开办企业时间工作,基本实现1个工作日开办企业,积极推进“互联网+商事登记”模式,开办企业便利度进一步提升,至目前,新设立各类商事主体6515户,同期对比增长10.5%,办理行政许可2256户,全市现有商事主体58459户。推进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加大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的应用力度,做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五)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民生保障全面加强

1.教育文化协调发展。教育方面,积极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高教育及中职、特殊教育全面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实现全覆盖,普通高中阶段优质学位达100%。医疗卫生方面,全市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家庭医生签约率稳步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扎实有效;市人民医院异地(整体)搬迁等一批项目顺利推进,创建省级卫生村352个,市级118个。文化事业方面,实现市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镇(街)文化站、村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对群众免费开放,完成1个图书馆总馆、1个文化馆总馆和8个图书馆分馆、6个文化馆分馆,以及18个文化馆分馆服务点的建设,3个贫困村列入文化馆总分馆服务点,并向群众免费开放。

2.民生保障持续升温。社会保障方面,共培训各类劳动力达到12603人,城镇新增就业355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830人;全市“五大险种”综合参保人数达37.98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90.26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39.28万人。“精准扶贫”方面,全市10904户、26706人相对贫困户实现脱贫,全市99%以上相对贫困人口到达脱贫标准,95%以上相对贫困村达到出列标准。五保、低保特困人员管理的社会救助制度日益完善,敬老院建设,信访维稳和应急保障工作不断加强。

3.社会大局稳定有序。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好转。节能减排成效明显,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指标达到上级下达任务,完成上级下达节能减排任务。人口计生工作扎实推进。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1.1‰,自然增长率6.04‰,较好地完成梅州市下达的人口计生各项任务。安全生产监管责任进一步落实,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狠抓烟花爆竹、食品药品安全、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校园安全等专项整治行动,各类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治理。国防教育、人民防空和民兵预备役建设、“平安兴宁”建设、禁毒、安全生产、质量、食品药品监管、计生、妇女儿童等工作扎实推进。军民深度融合、优抚双拥安置工作进一步加强。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扎实推进。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发展要素和创新动能培育不足,经济新动能有待增强;二是新引进大项目、大企业不多,招商引资力度有待加大;三是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不足;四是生态环境不够优化,城市管理服务、基础设施、城乡环境建设和发展不够充分,与人民群众生活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五是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依然不足,就业就学、食品药品安全、住房、停车等群众关心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二、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工作措施

2020年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立足本市实际,认真分析新时代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谋划未来发展,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对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

综合分析经济大势和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市影响的情况,并与“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初步考虑202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高于经济增速;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完成省和梅州市下达任务。我们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主要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市发展面临一些以预料的影响因素。这样做,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为顺利实现202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主要预期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聚焦产业转型,全面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1.集中精力,壮大优势产业。大力培育优势产业链,依托装备制造等传统和新兴优势产业,深耕互联网产业,落实互联网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以2019年梅州互联网大会成功举办为契机,创造条件建设互联网产业园,带动本地互联网企业集聚发展,努力将互联网和数字产业打造成为兴宁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推进泰歌科技、阳光电源光伏发电、隆发鞋业等项目建设步伐。全力推进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规划建设,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强化农产品深加工和品牌建设。做好东腾纸品、泰联玻璃等企业新备案技改项目。同时创新开展招商引资,积极推进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资本招商、集群招商、亲情招商,认真研究市场纵深、产业配套等方面的优势,力争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3.0%;实现工业投资13.0亿元,实现技改投资1.2亿元;新增限上商贸企业2家。

2.创新举措,支持企业发展。坚持发展实体经济不动摇,在精准帮扶、因企施策方面开展积极探索。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与金融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对困难企业逐户会诊,“一企一策”为企业量身定做化解处置方案,有针对性地为企业纾困解难。立足现有产业资源,积极培育核心重点骨干企业,在促进企业技改扩规、产品创新、科技研发、市场开拓、品牌推广等方面下功夫,精准发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以富农生物、联康药业等为重点,壮大食品药品产业,利用我市云山汽车的汽车产业基础大力发展汽车行业,突出以金雁电工、南丰电气、立讯精密等企业为龙头,做大做强机电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改造升级工艺加工业、纺织业等行业,利用国家推广新能源的新趋势,推动实施光伏发电、热电联产等项目,并注重引入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全面进驻,提高产业竞争力。

3.突出重点,助推园区提质。聚力产业园区主战场,推动优势资源、优质企业、优秀人才向园区集中,加快园区整体城镇化建设项目和园区智能化项目建设、激发园区发展活力,提升园区综合实力。围绕园区主特产业布局,加快在人才、资金、土地、相关配套等方面出台专门政策,依托现有条件,加快建设东莞石碣(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

4.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谋划建设旅游服务中心,科学整合全域旅游资源,加快景区串点成线,开发特色文化旅游 和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推动发展农业旅游、民宿旅游、体验旅游、观光旅游,积极创建客家乡村旅游特色区,加快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拓展延伸中医药产业链条,发展医疗康养产业,促进医旅深入融合。扎实推进玖崇湖温泉度假小镇、广东明珠养生山城项目、新陂叶塘客家围龙屋特色小镇和石马人文生态特色小镇等项目谋划建设,争取兴宁花灯文化小镇列入省级第三批特色小镇创建示范点名单。

(二)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改善区位条件

重点谋划汕昆高速北延线高速,全力推进梅龙高铁建设,谋划好梅龙高铁兴宁南站综合枢纽客运站场建设及至城区快速连接线、“一江两岸”旅游公路建设;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继续完成兴宁市宁江桥至合水旅游景区一江两岸河堤公路、兴宁市省道S239线锦绣大桥及引道新建工程、河惠莞高速公路麻布岗互通出口至兴宁市罗浮连接线公路,加快总投资5.18亿元的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进度,完成宁江河城区段6.5公里碧道建设,启动大坪镇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工程。

(三)加快城区扩容提质,强力推动乡村振兴

1.全力抓好“四馆一场”、棚户区改造、静脉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完成市污水处理厂扩容、亲水公园二区工程,加快建设市人民医院异地(整体)搬迁项目。推进“一江两岸”旅游公路、文华二街改造等项目建设,实施迎宾东路、城北巷等市政道路微改造工程。推进明珠城·天虹购物中心建设,增强毅德商贸物流城、广东壹号等带动作用,促进现代商贸、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产业发展。升级改造高华路、永泰等农贸市场,扎实推进城区老旧小区、老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加快城乡社区配套公共服务用房建设,实施一批供水、供电、道路、公厕等市政项目。深入开展“美丽兴宁·美好家园”行动,持续提升绿化、美化、净化、亮化水平,着力建设“三宜”城市。

2.按照《兴宁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扎实有序推动乡村振兴。加强统筹规划,解决用地、融资等问题,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农村人才激励机制和农村创业扶持政策,加强督查考核,完善新农村建设工作机制。以“互联网+农业”为抓手,实施“电子商务进百村工程”,加快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促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发展“一村一品、一村一业”加快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确保粮食安全。打造“双区”的“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茶罐子”基地。推动工艺、油茶、旅游等专业镇、两镇五村、特色镇建设,大力发展农家乐、民宿客栈、采摘体验等新业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继续推进拆旧复垦、“四好农村路”等工作,补齐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短板,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四)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不断掀起谋项目、上项目、推项目的高潮。全年安排重点建设项目33个,计划完成总投资45.75亿元,支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0%的目标。抓好工业园叶塘安置区二期配套基础设施、市污水处理厂扩容工程PPP项目、市环境综合治理与修复项目等3个项目共10.71亿元2020年中央预算内投资申报对接工作。要积极与上级相关部门衔接、沟通联系,抓好已谋划的老区苏区181 个储备项目的落地,以实打实的项目建设成效支撑振兴发展。高水平编制“十四五”规划,争取将一批事关我市发展全局的重大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十四五”规划纲要及相关专项规划。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省促进革命老区发展、乡村振兴等政策,围绕“三进一出”,继续谋划一批重大工程和项目,重点谋划生产性、造血型项目,积蓄发展后劲。

(五)加强公共服务保障,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1.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把提高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效摆在突出位置,着力强弱项、补短板,确保剩余的贫困村全部“摘帽”,除兜底保障外的贫困人口全面脱贫。深入开展扶业、扶智、扶心行动,推动扶贫产业长久发展。同时,继续巩固脱贫攻坚基本政策,夯实基础设施,建强基层组织,推动贫困村向美丽乡村转变,成为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

2.扎实发展文教卫体事业。加快补齐教育短板,扎实推进市一小、二小和汉芬小学改造工程,加快建设田家炳幼儿园等一批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园,积极推进市技工学校升级为技师学院,扶持民办教育发展,认真落实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政策,真正使老百姓子女能够有书读、读好书。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加快推进市人民医院异地(整体)搬迁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做好地方病防治工作,加快推进新时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统筹规划中医药展示展览基地,加快建设中医药公共检测平台、质量追溯体系,推动医院深层次改革。稳步发展文化事业。积极推进“宁江风情”、“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品牌系列活动和结合“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推进“送戏下乡”进贫困村、进校园。扎实推进体育运动。深入推进创建足球特区工作,全力推进足球场地建设,推动我市足球振兴发展,组织举办“贺岁杯”“市长杯”“足协杯”“南丰杯”“体彩杯”等体育品牌赛事。

3.继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深入推进社保扩面征缴工作。积极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加大社保政策法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失业保险支持企业稳定岗位补贴,参保职工提升职业技能补贴,工伤保险、失业保险浮动费率,减轻用工单位负担,逐步实现用工单位全员参保、足额缴费。鼓励有条件的灵活就业人员纳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享受更高水平的养老保障。

4.稳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救助水平。建立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完善面向城乡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制度,积极开展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将就业援助政策措施向农村贫困户、农村“低保户家庭”等就业困难对象延伸,使城乡就业困难对象都能得到及时援助。

5.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积极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挥行业协会和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支持工会、妇联、共青团、残联、工商联等群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加强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做好双拥工作、支持部队建设,深入推动军民大融合。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事业抓好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全面推进消防安全网络化管理。进一步做好国防动员、国家安全、人防、对台、信用体系、气象、防灾减灾、城乡公共消防、安全生产、道路交通安全、民族宗教、统计、方志、档案、打私、打假、应急、法律援助、普法、科普、质量、食品安全、粮食安全、人口计生、文物、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等各项工作。深入推进法治兴宁、平安兴宁建设,深化城乡网格化管理,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机制,落实信访维稳责任制,抓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矛盾纠纷排查、信访积案化解,妥善处理社会矛盾。

(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优美生态环境

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各项强化措施,狠抓产业、能源、运输结构调整,持续推进机动车等移动源以及生活和工业面源的污染治理,继续抓好建筑扬尘、露天焚烧、油烟废气等污染防控。建立“互联网+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确保“河长制”取得实效。认真贯彻落实“水十条”、“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抓好合水水库等饮用水源水质保护。加快黑臭水体整治进度,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加强企业污染治理,依法清理取缔“十小”企业。加快实施污水处理厂和配套污水集污管网建设,推进市污水处理厂扩容工程建设。开展土壤污染详查,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稳步推进污染地块修复。督促科学使用肥料和综合控制病虫害,加快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进度。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推进铁山嶂土壤污染治理修复试点示范工程,做好矿山复绿治理工作。

各位代表,春风不我待,奋发自扬鞭,当前,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一场波澜壮阔的实现民族复兴和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在南粤大地马不停蹄地展开,前路依旧多艰,仍需砥砺前行。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的决策部署,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虚心听取政协的意见建议,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开创兴宁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附件:兴宁市202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

站群导航
  • 党群部门
  • 政府部门
  • 乡镇街道
  • 梅州网站
  •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