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支持IPV6  丨     丨   繁體  丨   RSS订阅
首页 > 信息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教育信息公开 > 义务教育机构

兴宁市实验学校

阅读次数:- 信息来源: 本网 发布时间:2018-01-12
[字体:  ]

兴宁市实验学校简介

c-201715381.jpg

  兴宁市实验学校是“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创办与1944年,前身为“岭湖中心国民学校”。1954年更名为 “兴宁师范附属实验小学”,2002年春迁建新校并定名为“兴宁市实验学校”。2007年9月扩招初中,学校占地面积133239平方米,建筑面积47607平方米;现有小学部学生4600人,55个班,初中部学生3200多人,45个班,教职工488人;是一所设计建设超前化、规划布局科学化、绿化美化生态化、校园文化情境化、内涵丰富人文化、教育资源信息化、教育技术现代化、运动场地标准化、设施设备规范化的大型学校。

  在办学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得到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特别是历任兴宁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领导都经常到我校指导工作。领导的关怀和社会的支持,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了强大的动力。

c-201715581.jpg


  我们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和不断创新,学校形成了完整的现代教育办学灵魂和体系:以“立德树人”为办学目标,以“观念超前,追求领先,提高品位,可持续发展”为办学理念,以“狠抓常规、优化管理,重视科研、提高效率,创新特色、和谐发展”为管理思路,以“创设教师发展学校的环境,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快乐教育”为管理目标,以全新的办学思想和先进的管理模式为导向,使学校的发展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


  重视班子队伍建设,构建了一支团结民主、务实创新的管理团队;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打造和培养品牌教师,涌现了大批名师和教学骨干;重视制度建设,用制度管人、管事、管物,实现了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和高效运转。


  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教学成效显著。每年各级各项教学质量验收均达全市前例水平;历年参加各项学科比赛均获大丰收;2010年首届中考旗开大胜,连续八年中考成才率90%以上,各科总成绩、高分层人数、入重点高中比率遥遥领先,居兴宁第一。

c-111644251.jpg

学校创建了独特的办学特色:


(1)“德育礼仪”特色是我校的一道风景。我们始终坚持“德育为首”,以教育常规为抓手,积极开展学校“五个一”(每日唱一首歌、练一页字、背一首诗、看一篇课外读物、写一句名言警句)和家庭“五个一”(每日写一篇日记、看一节新闻、电视或报纸、锻炼一小时、做一件家务、整理一次书包)等各项德育活动,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养成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礼仪教育、感恩教育、体验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等,全面提高了学生德育素质。学校是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中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基地、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基地、梅州市德育示范学校。


(2)“实验风格”教研特色是我校的一大突破。坚定不移走“科研促教、特色强校”之路,以校本教研为基础、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课题实验为载体、内外交流为平台,使常规与创新有效融合。从县内交流、到省内互动、再到国内外校际间合作和课题研究,有力地促进了我校教研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增添了活力,实现了教育成效最大化和科研成果最优化。近年承担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实验,硕果累累。学校是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课题《创新学习研究与实践》优秀实验学校、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实践基地。


(3)体艺特色是我校的一张名片。学校每年举办运动会和艺术节;参加上级举办的足球、三棋、书画、汇演等体艺项目比赛,年年获得上级嘉奖,成为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广东省体育特色学校、兴宁市艺术特色学校。


(4)现代教育技术特色是我校一大亮点。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设备充足,已形成了现代教育办学思想、理念和体系,着力培养既符合社会要求又重视个性张扬的复合型人才。近年教师参加课例、课件评比捷报频传;学生参加电脑制作比赛屡创佳绩,师生有200多个作品获省级以上奖励,学校连续八年获梅州市中小学电脑制作比赛最佳组织奖,2011年获广东省优秀组织奖。教师积极参与“一课一优、一师一优课”竞赛,充分发挥教育资深共享平台,学校是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至2017年,我校铸就了“八校八基地”的品牌:


八“校”——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广东省体育特色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现代化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推广示范学校、梅州市德育示范学校、梅州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


八“基地”——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基地、中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基地、“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培训基地、全国智慧教育实践基地、广东省奥林匹克学校培训基地、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实践基地、嘉应学院实习基地。


但我们也充分认识到现在所面临的困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1)城市化进程,农民工子弟进城,城区学位紧张,超大班、不堪重负;


(2)学校规模大,安全管理压力重,校园周边处于商业旺地和商住旺地,交通复杂,建筑工地多,严重影响学生上下学安全。


(3)二孩政策,产假教师多,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班级超大,教师工作量大,管理压力重,制约教育发展。


我们将克服困难,继续发扬实验人善于创新、精于科研、敢于拼搏、勇攀高峰的精神,在兴宁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为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而努力奋斗!





2017年9月5日


站群导航
  • 党群部门
  • 政府部门
  • 乡镇街道
  • 梅州网站
  •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