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市第一小学简介 兴宁市第一小学创办于1941年,其前身是兴宁县附城镇中心国民学校,至今走过了71个春秋。数十年来,学校几经迁址,规模不断发展壮大,2001年9月起迁至现址-----新城区教育路。71载风雨兼程,我们历尽沧桑;71载斗转星移,我们志向不改。71载春华秋实,学子精进,人才辈出。学校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和建设者,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成绩显著,驰誉兴邑,是我市小学教育的窗口学校、示范单位。1952年被确定为兴宁县重点学校,1997年被评为“兴宁市一级学校”,翌年又被评为“梅州市一级学校”,2004年4月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多次得到上级表彰奖励,被授予“全国红旗大队”、“广东省普教系统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近五年连续被兴宁市委、市府授予“先进学校”、“文明学校”称号,2000年被确定为国家级课题“小学语文学法指导”实验基地;2001年被确定为国家十五重点课题“生本教育理念和实践模式研究”试验基地和“发展与创新教育”试验基地;2008年被评为“广东省第三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及“依法治校示范校”;2009年被定为省校本培训示范校;2011年被定为广东省教师培训实践基地学校。2008----2010年我校开展的“实施资源整合与提高教学质量”、“涯是客家人”、“营造书香校园,尽享读书乐趣”三项科研课题均在市、省立项。 学校现有47个教学班,学生3780人。教职工173人中,中共党员75人,中学高级教师3人,小学高级教师163人,一级教师7人;全校教师均具有中师毕业以上学历,学历达标率为100%,其中本科学历71人,大专学历93人,教师整体素质良好,学科、年龄结构相对合理。学校备有思品、体育、音乐、美术、自然、手工劳作等专任教师,并备有专职卫生保健员。 学校现有用地29318.03平方米,生均占地7.77平方米,校园面积宽广,环境优美,到处绿草如茵,各种四季常绿的树木错落有致。学校拥有教学楼4栋,科教大楼1栋,办公、宿舍楼2栋,总建筑面积19723.48平方米。学校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相对独立,布局合理,各种场室和配套设施齐全。1995年经省市县联合检查验收达到省级“优秀”标准。有直跑道100米、环形跑道200米的运动场一个,有与运动场分开独立的标准篮球场2个,羽毛球场4个,有适合各年龄段学生活动的快乐体育园地1个。学校图书室现藏印刷书籍72528册,生均19.2册,电子读物生均49.4册,报刊103种,能充分满足师生学习需要。 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有个性有特长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广东省“普教系统先进集体”、“少先队工作先进单位”、“家庭教育先进集体”、“跳绳、踢毽、长跑三项活动先进集体”;市、县“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综治工作先进单位”、“劳动竞赛先进集体”、“拥军优属先进单位”、“好校风学校”、“先进学校”、“家长示范学校”、 “爱国卫生运动先进单位”、“环境保护先进集体”、“庭院绿化先进单位”、“书香校园”、“巾帼文明示范岗”…… 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全面发展,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多次获得好成绩,如:吴晏超同学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少儿组象棋比赛,勇夺第二名;曾航杰获第二届“奥田杯”广东省苗子选拔赛男子甲组单打第三名;黄陶然设计的邮票获广东省第三届“邮票伴我行”创作大赛一等奖;陈茹获梅州市“读书郎杯”小学英语口语大赛特等奖,其表演的诗歌朗诵《我们的心声》获广东省军区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文艺表演优秀节目和优秀演员奖;胡晟国获广东省中小学第三届“暑假读一本好书”活动三等奖……涌现了“全国好儿童”何佳瑜、幸岚、“广东省优秀少先队员”朱琳、罗怡、刁颖嘉、朱文豪等一大批优秀学生。学校各项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兴宁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振兴奖”、梅州市“金梅奖”和广东省教育科研成果“黄华奖”。 目前学校积极响应上级“校园文化公园化”的号召,加大投资力度,认真做好校园绿化、净化、美化工作,不断优化育人环境,提高办学品位,认真做好教师的校本培训,并从抓学生“养成教育”入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名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