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马中心小学简介 石马中心小学原校名为“石马两等小学堂”,创办于1904年2月。由同盟会广东支部长何公博,镇内贤达陈少岳、何子渊等十多人共同创立。选定石马圩文昌祠,魁星阁、华公庙为校址。1921年改名为石马学校,1952年又更名为石马中心小学。 学校创办以来,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港澳同胞、海外侨胞热心桑梓教育。其中:1986年旅港人士邹伟光先生捐资22万港元,兴建三层教学楼“伟珍楼”,建筑面积740平方米;1991年海外侨胞把“爪哇华侨教室”改建为二层教学楼。 2011年,为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石马镇党委政府通过反复论证,并征求广大干部群众意见,重新选址在新石大坪上建设中心小学新校,按广东省规范化学校建设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同年12月投入使用。 学校占地50多亩,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教学功能齐全,设备先进,文化氛围浓厚,校园布局合理,校舍美轮美奂,是一所广东省规范化学校。 学校现有教师38人,本科毕业2人、专科学历23人、中专学历13人,合格率100%;其中小学高级教师31人,小学一级教师5人,三级2人。1—6年级17个教学班,在校生776人。 学校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勤学、守纪、团结、奋进”为校训,师生关系和谐,人文教育颇具特色。提出“科研兴教、特色强校”的发展思路,把学校办成学生“求知的学园、生活的花园”的办学目标而进。 近年来,学校每年承担全镇公开试验课 30多次,多次承担龙田片及市以上公开试验课,效果显著。学校先后有张勤、张英戈老师获兴宁市数学、英语优质课二、三等奖;谢丹丽、何巧莲的教学论文获梅州市二、三等奖,陈志灵、高尚东、张健儿等20多位老师的教学论文获兴宁市一、二、三等奖;潘育宏老师获兴宁市改薄建规先进工作者,陈志灵等20多位教师获兴宁市“优秀教师”、“优秀德育工作者”、“优秀教育工作者”和“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何丽红老师评为梅州市“优秀班主任”。近100名学生评为梅州市、兴宁市品学兼优学生、优秀小公民,30多名学生在各科竞赛中获梅州市、兴宁市级奖。2008年本校少先队鼓号队获兴宁市鼓号大检阅二等奖,学校多年评为兴宁市“先进学校”、“文明学校”、“美丽的校园”,“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 百年老校桃李艳,薪火相传志更高。我校将秉承优良传统,以创建教育强镇为契机,同心协力再谱教育新华章。
百年老校,岁岁芬芳。学校自创办以来,学风整肃,教师严谨,学生勤奋,带动整个石马学子的学习热潮,因而石马享有“文化之乡”的美誉,为祖国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如:原海军中将陈斐琴,现任中央对外联络办、广州局驻泰国官员张锦荣(大校),国防科技大学教授何树方,中山医科大学教授曾宗衍,复旦大学教授陈达明,梅州市计委主任何亦宏等曾是本校毕业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