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岗中心小学简介 罗岗中心小学原名新民学校,原校址在罗岗圩东面。学校创办于1905年1月,以文昌祠为校舍,创办人袁展臣等。学制有四四制和四三制,首任校长袁展臣。1932年改称兴宁县第十三区区立第一小学,生源除本地区外,大坪、黄陂区以及龙川、平远县亦有来校就学。新中国成立初期复名新民学校。1952年人民政府接办后改为罗岗区第一小学,学校有8个教学班,学生330多人,教师13人。1958年改名为罗岗公社第一小学。“文革”期间,学校受到冲击。1977年恢复了考试制度,学校工作走上正轨,设立语文、数学、文体教研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1980年兴建教学楼一幢,新增6个教室,7间住房,建筑面积784平方米。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学生人数日增,学校规模不断扩大,1990年定为罗岗中心小学。1991年至1995年又新建校舍三幢共2415平方米。 随着形势的发展,原有校址远远不能适应要求。在各级政府和广大乡贤的关心支持下,2004年7月上级决定将校址迁至圩镇岗浮路旁牛寮背(原罗岗粮所所址),由省政府调整布局拨款80万元,并于10月正式破土兴建一幢18个教室、6个办公室、建筑面积为1401平方米的教学大楼。原有校舍、教学大楼已经上级批准,改办标准化的中心幼儿园,其余教室、住房等与镇政府作调换使用。2010年10月,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东莞市有识之士热心捐款100多万元新建一幢三层的教学大楼,建筑面积1138平方米。 现学校占地面积14128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963平方米,学校服务范围有圩镇、罗中村、罗东村、蕉一村等人口1.5万人。现有22个教学班,学生988人(含幼儿),教职工52人。 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务实,思路清晰,全校师生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与时俱进。学校以“诚信知礼,博学善行”为校训、“文明、勤奋、求实、创新”为校风、“德高、业精、善教、进取”为教风、“勤学、守纪、团结、向上”为学风,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各项工作成绩突出。1993年被评为兴宁县文明学校;1999年被评为兴宁市级“美丽的校园”;2000年荣获兴宁市中小学第八套广播体操比赛分区冠军;1999年、2001年至2004年连续被评为兴宁市先进学校。2003年被评为兴宁市教育系统防治非典阶段性工作先进学校;2003年度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被评为先进单位;2004年被评为兴宁市文明学校。教师个人多次获得各级荣誉。2008年兴宁市教育系统师德师风教育年中被评为先进学校。2009年兴宁市教育系统师德师风提升年中被评为优秀学校。2008年至2009学年度陈秋香老师被评为“梅州市优秀班主任”,2000年9月刘小平老师被评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2011年张茂云老师被评为“梅州市优秀德育工作者”。 学校创办百年,为祖国输送了许多优秀人才。据不完全统计,处级、副教授以上的有:旅美细胞病理学专家张文川;原广西南宁市政协主席曾东江;原广西师范大学校长李丙昆;原佛山市总工会副主席袁惠英;原兴宁市纪委书记钟焕良;原梅州市冶金局党委书记彭可芬;中山大学教授袁镜辉,江门市国税局纪委书记杨侃平等。
多年来,学校在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指导下,领导班子重视抓好教育教学工作,学校教学工作以落实常规为基础,促教研教改求提高,在校内形成了教师“互帮互学、科研促教”的良好氛围。学校注重构建教师发展和教学竞争的平台,建立激励竞争机制,多方争取上级党政和社会的支持,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校风学风建设常抓不懈,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为宗旨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丰富多彩,教育教学稳步提高。2003年11月,兴宁市教育局在本校举办了一年级语文、数学,三年级英语的课程改革研讨会,得到十一个镇300多位参会领导、教师的好评。2004年小学毕业生综合质检由中学组织,本校的语文、数学成绩均居全市同类学校的第二名。
秉承优良传统,百年老校必将奋勇前进、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