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槐中心小学简介 黄槐中心小学的前身是“维新学校”,是黄槐、双头、西埔三村联办的学校,创办于1899年,即清末康梁戊戌变法维新后的第二年,故取名“维新学校”。倡办人是曾名香、刘文轩、胡吉贞、魏绍凤等,原校址在黄槐坪冈上的文昌祠,开办一个初小复式班。 维新学校是一所具有革命斗争光荣传统的学校。1942年学校聘请的教员有地下党员李烈光、罗卓平、陈克隆、叶群等同志。他们在校内组织读书会,传播革命思想,引导青年走革命之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兴宁县人民政府评为革命学校。 1943年,维新学校董事长曾绮春,副董事长刘锡兰与三个村的有识之士商量,发动工群众献工献料,兴建了南幢校舍2个教室、8个房间。自此,黄槐村第一所完小诞生,至1958年更名为黄槐小学。1960年在中共黄槐大队党支部的支持下,将东幢的街道店铺改建成3个教室和3个房间。1961年至1976年期间,学生人数逐年增加,从1961年的200多人到1976年增至1184人,校舍严重不足。这十多年里,在中共黄槐大队党支部的支持下,先后兴建学校的东幢、北幢、西幢,至此黄槐小学初步建成了回字形的学校。1968年学校开设了附中班,至1976年底,教学班已达19班(含附中班4班),学生900多人。1978年更名为“黄槐公社中心小学”。2001年6月,建立“分级管理,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撤消教办后,中心小学直接管理本镇小学的工作,同时履行原教办的职责。 1985年重新兴建了南幢约面积1000平方米的二层建筑;1987年至1993年改造了中幢兴建了900平方米三层的“维新图书馆”;1994年至1997年在北幢兴建了3000平方米的五层教学大楼;2005至2007年在北后幢兴建了638平方米的三层幼儿教学大楼,创办了黄槐中心幼儿园;2009年兴建学校运动场,面积达3760平方米。到目前为止,学校占地面积10860平方米,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有12个教学班,学生469人,公办教师38人。 1978年学校被确定为镇中心小学后,师生们不辱使命,确实把学校办成了全镇各小学的示范中心、教研中心、师资培训中心。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学校逐步形成了“勤奋、守纪、文明、活泼”的校风,历届毕业生会考成绩都名列前茅。近十年来,教师获市级以上荣誉证书的有80多人次,在兴宁市教育局组织的优质课评比及各种比赛中有21人次获得奖励,另外有60多名学生获市级以上各种比赛的奖励。1993年至2003年,先后被评为市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先进家长学校等光荣称号,1999年在梅州市教育局组织的美丽校园评比中被评为梅州市美丽校园;1995、1997、2006年被评为兴宁市“文明学校”;2003、2004年被评为兴宁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2004年12月被评为“兴宁市一级学校”;2004年10月被评为兴宁市少先队优秀总队部;2004、2006年兴宁市“四五”普法宣传教育先进单位;2007年被评为兴宁市先进工会组织;2001、2002、2005、2008年被评为兴宁市“先进学校”;2010年被评为兴宁市“文明学校”。 自创办以来,为社会各界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如曾金泉(原任驻坦桑尼亚大使),刘一平(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防化部处长),黄茂辉(原任贵州省林业厅厅长),曾水生(原任广东省卫健委交通处处长),曾宪岳(现任广东省水电局副厅长兼龙门县水电局局长、高级工程师),曾炳生(原任广东省财政厅厅长),胡安生(原任广州市天河区区长),曾水生(原任广州军区工程技术部技术参谋、高级工程师),曾锡粼(原任沈阳电缆厂高级工程师),曾逸心(广东省桥梁建设高级工程师)等。 曾应生(民国时期任驻暹大使),曾问吾(原任国民党中央候补委员,少将军衔),刘振雄(原任国民党闽、粤、赣边区参谋长、上校军衔),曾维公(原任民国西南绥靖军械处处长),刘振玉(原任民国第九战区少校法官)等,也是本校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