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支持IPV6  丨     丨   繁體  丨   RSS订阅
首页 > 兴宁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 工作动态

兴宁市以“五措并举”为抓手
力促“绿色农资”升级行动试点见实效

阅读次数:- 信息来源: 本网 发布时间:2024-12-13
[字体:  ]

  兴宁市供销联社自被列为省供销合作社“绿色农资”升级行动试点以来,着力以“五措并举”为抓手,坚持高位推动、健全经营网络、创新服务方式、推进数字化建设,扎实推进供销合作社发挥农资流通主渠道作用,取得初步实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农资保供工作机制。一是成立绿色农资工作领导机构。为进一步建立健全系统农资保供工作机制,加强对农资升级专项工作的领导,成立社理事会主任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指导全市绿色农资升级专项工作,由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落实,定期组织召开农资稳供保价研判会议,做好粮食生产安全保障工作。同时印发了《“绿色农资”升级行动试点工作方案》,方案明确了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工作任务、保障措施,对照主要工作任务列出责任清单,明确试点建设“时间表”,画好升级行动“路线图”,压实试点建设主体责任,确保“绿色农资”升级行动试点工作顺利推进。二是成立绿色农资农业社会化服务分所。依托宁禾公司,联合多家社会化服务组织,掌握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名录,吸引社会多方农业服务供应方,成立绿色农资农业社会化服务分会,开展包括土地流转、土地股份合作、农业社会化等多元服务,满足农户种植生产服务需求,吸引社会闲散的农业服务供应方加入分会,搭建起农民合作和农业服务平台,推动农业服务业的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发展,最终实现服务需求和服务供应的广泛、便捷、高效的结合。

  二、创新工作举措,健全县域农资流通网络体系。一是健全完善县域农资流通服务网络。通过县镇二级农资农技服务网络体系,完善优化县域农资流通服务网络,以服务网络为基础,导入农资流通、储存、购销、农技等功能,以农资配送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带动,畅通兴宁农资流通网络,搭建1个县级农资集采配送中心和15个镇级农资助农服务中心。二是加强基层农资经营网点建设。鼓励农资企业下沉销售渠道,深耕镇村农资市场,发展连锁经营、统一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扩大乡镇直供直销。提升县域农资流通网络体系,制定了详细的布点计划,现已在合水镇、大坪镇、黄槐镇、新圩镇、龙田镇、径南镇等镇设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计划2025年8月前在全市各镇建立农资农技综合服务部。三是加强与基层社等农资市场的资源共建共享。拓展终端市场网点,巩固扩大基层农资供应,夯实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组织人员深入基层开展调研绿色农资市场供求,通过线下走访、实地调研的方式,深入了解了全市绿色农资市场的供求情况。调研覆盖了全市20个镇(街),掌握农民对绿色农资用肥用药的实际需求。

  三、强化工作创新,提升县域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一是搭建县级助农服务综合平台。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托管培训,共组织生产托管培训45场、种植技术交流会1场、召开农民会45场。积极申报政府部门项目,分别是2022年省级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专项兴宁市晚稻病虫害统防统治项目、2022年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和水利救灾资金(第四批)兴宁市早稻病虫害防治项目、兴宁市2022年化肥减量增效“三新”配套项目、兴宁市2022年中央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兴宁市2023年中央资金农业社会化项目;2024—2025年省级粮食生产社会化示范镇项目(部分乡镇)等项目。同时在兴宁范围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社会化服务、肥料统配统施、农作物营养解决方案与植保解决方案、耕地地力提升项目、耕地监测、农资农技推广培训等服务,深入开展“春风行动”“橙色风暴”等惠农助农乡村行系列活动。二是开展绿色农资农业社会化服务全程托管示范。打造1个农业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托管服务示范片,示范推广全链条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保障粮食安全。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途径,在合水镇富和村规划示范种植60多亩杂优水稻推进社村合作,通过全程托管和保底分红的形式,推动市供销社、合水镇委镇政府、村集体的优势互补,增加村集体和农民收入。

  四、强化改革创新,提升县域农资供应结构。一是深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扩大有机肥、水溶肥、缓释肥等新型增效肥料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采购供应。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加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因地制宜为农民提供精准施肥用药技术指导服务。根据现有调研数据,全市每造化肥需求量约为6万多吨,农药需求量约为200多吨。二是积极参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严格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假冒伪劣农药流入农田,推动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和处置,从源头上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稳步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助力美丽乡村建设。2023年成功申报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项目86万元,2024年12月已完成验收。三是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服务方式。依托基层农资经营网点,积极与农民签订服务合同,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农资供应、统防统治、代耕代种、储存销售等综合服务,更好地满足农业生产需要。依托省级丝苗米产业园和兴宁供销农服等企业,为镇村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提供绿色农资和生产托管等全程服务,农服体系累计签约服务面积74969.8亩,其中:面源项目9154亩、统防统治23227亩、统配统施3925 亩、生产托管10618亩、其他环节28045.8 亩,累计服务农户312 户。

  五、强化阵地建设,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一是建强服务队伍。拥有年轻化、专业化的服务团队48人。其中高学历人员10人,平均年龄28岁,并培训上岗属地农机作业手23人,形成分工明确又互相协助的服务队伍体系。二是完善服务架构。建立1个县域服务平台和17个镇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依托“县域平台+镇级中心”,辐射全县重点乡镇。每个服务站配备专业技术人员、配送车辆、作业设备和后勤保障,能在1个小时内快速将农资、农技服务送到田间地头。三是加强技术装备。拥有大疆厂家的植保无人机设备9台,以及通过托管运营中心整合调用无人机设备20台,日作业能力达4000亩,其他小型服务设备设施若干,并通过托管运营中心可整合调用的各类农机设备超过50台。四是加强阵地建设。经营场所和仓库位于兴宁市叶塘工业园区丝苗米产业园广东米粒大厦,下设合水镇、大坪镇等助农服务中心,能够及时为乡镇提供一站式服务迅速处理问题。县镇服务站具备相应农资仓库,可储备大批量农药、肥料、农械等农资物品。


站群导航
  • 党群部门
  • 政府部门
  • 乡镇街道
  • 梅州网站
  •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