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支持IPV6  丨     丨   繁體  丨   RSS订阅
首页 > 走进兴宁 > 历史文化 > 兴宁文化

“兴宁∙踔厉奋发30年”系列报道之十二︱创新发展 木刻艺术从“圈内”走向“圈外”

阅读次数:- 信息来源: 兴宁市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5-01-02
[字体:  ]

  兴宁是“中国南方版画之乡”,早在上世纪20年代末,鲁迅先生创办第一期木刻讲习班时招收的13个学员里,兴宁籍的艺术青年就占了5个,成为当时左翼版画美术最重要的一支主力军。尽管版画是一门小众的艺术,但撤县设市30年来,兴宁版画也逐渐从“圈内”走向“圈外”,积极拥抱新时代的潮流,焕发出新的生机。


  图片


  今年81岁的刘可为老师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学习版画,时至今日仍然笔耕不辍。作为兴宁版画从青黄不接到重续辉煌的见证者之一,他回忆道,上世纪90年代受现代印刷术的冲击,当时的兴宁版画已经进入到低谷期,而且由于制作工具简陋、工作量大,导致从业人员越来越少,影响力逐渐衰退。


  图片


  清桢版画会原会长“兴宁版画”梅州市级非遗传承人 刘可为表示,当时他们刚开始创作的时候,受到条件限制,所有的工具都比较简单,甚至还有不少的人需要自制木刻刀,用伞骨、衣车针、打针的针头用来做版画的刻刀。罗映球先生说,硬木刻都比较辛苦,劳动强度也比较大。

  随着改革的春风吹遍华夏大地,整个社会都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兴宁也于1994年12月8日迎来了撤县设市的庆典活动,而当天庆祝大会的第一辆花车就是由刘可为老师亲手设计;同时,他还创造性地采用版画元素设计出了当天晚会的门票,让参加庆典活动的许多嘉宾、乡贤重新感受到了兴宁版画的魅力。


  图片


  清桢版画会原会长“兴宁版画”梅州市级非遗传承人 刘可为表示,因为整个国家各行各业都发展得非常迅速,各个部门的新鲜事物都不断涌现,版画创作的题材范围也不断地扩大,视野不再狭小。


  图片


  2007年以来,随着清桢版画会创始人、兴宁版画的领军人物——罗映球先生的版画价值不断被挖掘,省和国家重量级美术馆也相继进行大批量收藏,兴宁版画又重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兴宁版画会员中的美术教师更是充分利用自己的平台,在许多中小学、幼儿美术培训班推广版画教学,使兴宁版画在创作工具、制版技巧、内容主题和人才培育等方面都出现不少新的突破。


  图片


  清桢版画会原会长“兴宁版画”梅州市级非遗传承人 刘可为表示,版画发展到现在,出现了很多创新的工具,木刻刀的质量也提高了。材料也进步了,除了木板,还有铝板、石板、塑板,现在已经产生了专门的木板板料。在制作方面,现在已经生产出了钢珠马莲,提高了效率,也提高了质量,甚至最后可以上机印刷,这些都是很大的变化。


  图片


  近几年来,兴宁版画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高峰期,木刻、丝网、石版、铜版等各个版种的作品屡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奖,青年版画家袁炽彬、吴浩镐先后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而且还将版画作品与市场结合,不断挖掘版画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图片


  兴宁画院院长 兴宁市版画家协会会长 吴浩镐表示,在艺术创新上,鼓励会员们在传承传统兴宁版画技艺的基础上,积极融合现代艺术元素和技法,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和题材。协会将积极推动版画艺术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通过与企业合作,将版画作品应用于家居装饰、礼品等领域,提高版画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图片


  为了保护好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兴宁版画全面摆脱“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处境,兴宁市委、市政府还将版画融入到乡村振兴建设当中,打造了磐安围“兴宁版画创作实践基地”、叶塘新陂两镇五村“十里版画长廊”景区、兴宁市旅游集散中心“文旅特色版画展览”等众多兴宁版画“打卡点”,集史料、作品展示、创作实践、交流体验、休闲旅游为一身,每年都吸引了众多市内市外的游客前来欣赏揣摩,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效果,进一步扩大了兴宁版画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图片


  兴宁画院院长 兴宁市版画家协会会长 吴浩镐表示,兴宁市版画家协会未来的发展将紧紧围绕文化传承、人才培养、艺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开展,在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方面,协会将进一步加大力度,不仅要在学校和社区中普及版画知识,更要打造一支高素质、富有创新精神的版画创作队伍。

  


站群导航
  • 党群部门
  • 政府部门
  • 乡镇街道
  • 梅州网站
  •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