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兴宁
36°
高温
兴宁
15:00发布
兴宁
15:00发布
36 °
多云
西南风 1级
空气优 43
相对湿度 45%
高温
今天
多云
26°/37°
周三
阵雨
26°/36°
周四
中雨 / 多云
26°/33°

繁體 丨 手机版 丨 RSS订阅 丨 无障碍浏览

首页 > 走进兴宁 > 历史文化 > 中国花灯之乡

马灯长亮百余载 弦歌不辍舞乡愁

阅读次数:- 信息来源: 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2024-01-25
[字体:  ]

从一名中学生的调研报告看兴宁大坪打马灯的历史变迁


图片


打马灯在兴宁市文化艺术节上表演


图片


丘现田(左二)与受访的打马灯老艺人合影

       “从小,我的父系亲属们常常和我讲述祖居地客家人独有的风土人情、艺术特色,令我产生了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情感。正因为这种情感,对打马灯产生了浓厚兴趣……”

       这是一名虽在广州成长却始终心系家乡文化的高中生丘现田,为自己《兴宁大坪打马灯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研究报告》所写的前言。该调研报告里详细探究了打马灯的起源、发展、艺术特色与困境,也给出了保护建议。

       每一种文化基因的传承都离不开青少年。在一位客家“后生”眼里,怎样理解客家传统文化?大坪打马灯有着怎样的艺术特色,发展现状如何?如何更好地让非遗项目传承发展、走向青少年?让我们从一份高中生的调研报告看非遗项目大坪打马灯的历史变迁。

追根溯源

       至今百余年历史 为大坪流传最早舞蹈

       中国从《诗经》时代起,就有乡间乐舞教化的传统。《书·胤征》:“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徇于路。”《左传·襄公十四年》:“故《夏书》曰:‘遒人以木铎徇于路。’”杜预注:“遒人,行人之官也……徇于路,求歌谣之言。”

       书中记载的大多数是官员们求歌享乐之举,而果腹蔽衣尚无充足保障的村民们是如何解决乐舞教化的问题呢?

       这让与音乐相伴成长的丘现田产生了浓厚兴趣。

       现年16岁的丘现田是梅州兴宁黄陂镇龙溪村人,从小在广州长大,现在是华师附中国际部高二年级学生。小时起就对音乐有着兴趣的他,一直以来都与西洋乐打交道,擅长吹奏单簧管。

       思乡的父亲时常讲起家乡的风土人情、艺术特色,而父亲口中的大坪打马灯更是引起了他的探究兴趣。“父亲说,小时候逢年过节都能见到乡里邻居表演打马灯,那是快乐的时光。”丘现田说。

       趁着寒暑假期间,丘现田多次返回家乡,从官方及民间收集资料,于8月完成了他的调研报告。“这并不是作业式的任务,纯粹出于我个人的兴趣。”丘现田说,正是兴趣使然,才足以支持他不厌其烦地往返广州和兴宁,并完成逾2万字的调研报告。

       打马灯,在大坪地区也被称为马灯舞,包括歌、舞、奏、演多种表现形式。是兴宁市流行最早最广的民间艺术种类,基本上大坪镇各乡村都有自己的打马灯团体。

       打马灯起源于何时?这是丘现田首先要弄清的问题。经过大量翻阅资料,丘现田了解到民间传说中的三种起源方式。

       有说打马灯起源于秦汉之际,来自北方的南越王赵佗将打马灯带到了岭南。有说打马灯源于东汉末年,明清期间由江西传入兴宁大坪镇,随后逐渐演变成具有客家特色的传统民俗舞蹈。还有另一种说法,打马灯于明清时期从江西传入。

       兴宁市文广新局所提供的文字资料和打马灯的传承人之一罗国华,都认可了打马灯明清时期从江西传入的说法。

       但明清两个朝代跨度达543年,究竟起源于明清时期哪一时间段?

       据罗国华的口述:“打马灯的调子基本来源于江西的采茶调。100多年前,大坪屏汉村有一个名叫罗柏章的人,在大山里当私塾老师。他把江西的采茶调和马灯道具制作传到大坪,于是当地的农民和他的学生就慢慢学起了打马灯。”

       自那以后,大坪镇基本每个村庄都有人打马灯,龙川县靠近大坪镇,所以龙川县的马灯也比较出名。

       “此外,根据兴宁市文广新局所提供的文字资料,也有1905年前后罗柏章等人主动根据江西采茶戏的曲调来编练打马灯的记载,所以我较为认可罗柏章是对江西采茶戏进行大坪本地化改造的第一人。”接受记者采访时,丘现田说。

       大坪镇是兴宁西北的一个山区乡镇,由于打马灯具有传统的独特风格,有恭祝民间添丁发财的好兆头。每当春节、元宵期间,演出最为繁忙。

随着岁月的迁移,这一艺术发展到了周边地区;大坪的打马灯,虽然经历过中断,但始终没有消失,传承有后。打马灯堪称客家民间舞台艺术的一朵奇葩,颇具客家风情,久演不衰,基业长青。2011年,兴宁大坪打马灯入选梅州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虽然是百余年前从江西采茶戏传承而来,但大坪打马灯也依据本地的风土人情,演化出了本地特色。”罗国华说,打马灯是大坪人心中无法磨灭的回忆,是大坪人乡愁的代表。

特色鲜明

       四个环节紧紧相扣 用歌舞传递风土民情

       在丘福龙的家中,摆着一幅陈旧的全家福。在这张照片里,丘福龙还只是一个年轻人,其中一位气质端庄,眉清目秀的妇女格外引人注意。

       “丘福龙的女儿是我的大伯母,她告诉我,这位妇女人称邹婆,年轻的时候是一位打马灯的民间艺人。”丘现田说,他曾就邹婆的人生故事写了一篇非虚构文章《打马灯的女人》,后来发表在《读者》杂志海外版上。

       文章里记载,农忙时候,邹婆带着一大群孩子到田里去。大人割稻子累了,就跟邹婆说,跳一个马灯舞来解解乏吧。

       邹婆也不推辞,就在田头边跳边唱《四季歌》,朝着东西南北4个方向各唱一段,叫“打四围”。从一月唱到十二月,唱的都是各个月份的农活,祈求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朗朗上口的曲调,结合农忙农事的内容,接地气的兴宁马灯舞来源于田间地头的民间民俗艺术,凝聚着劳动者的勤劳和智慧。

       打马灯主要有马灯小姐(花旦)、两个马郎官(生)、打浪伞小丑(丑)、车夫(末)、丫环(青)、引路长者(举灯笼)等角色,有纸马、花车、鲤鱼、雄鸡、花扇、丝巾等道具,同时有锣鼓、二胡、笛子……等乐器伴奏。

       罗国华介绍,传统打马灯含“十二月古文(打四围)、拆字、打五更、补缸”4个环节,整场节目有说有唱、有歌有舞,曲调是独特的马灯调。

       流传中逐步形成韵调,欢乐祥和、抒情格局。引用通俗易懂的客家歌声和语言,歌颂农民一年四季的农事活动,从正月唱到十二月,称为“十二月古文”。歌颂和祈求四季平安、五谷丰登、风调雨顺,体现了客家人吃苦耐劳和积极向上的创业精神。

       用“拆字歌”的表演,歌颂了客家劳动人民相爱的纯洁情感;“打五更”再现了客家人夜以继日勤奋劳动的情境;“补缸”反映了客家人素有外出谋生求发展的创业志向。

       “打马灯4个环节都扣住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表演艺术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罗国华说,作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歌舞表演形式,大坪打马灯有着鲜明祈福、勤劳、创造、纯真的价值导向。因而自其诞生之时起,就承担着民间自发的乐舞教化职能,称其为“乡野雅奏,教化守望”也不为过。

       兴宁市大坪镇众多马灯团体中,大坪镇老人文艺协会旗下的马灯团规模最大、排练场地最有保障、演出最活跃。

       大坪镇老人协会的马灯表演队2007年正式组建,成员基本维持在30人左右,平均年龄达到惊人的68.5岁。其中最年轻的艺人都有49岁,罗国华目前是马灯团的负责人,已年过七旬。

       罗国华说,因为传统的打马灯包含4个环节,时长2小时。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近年来,传承人对马灯舞进行创新改编,表演压减成24分钟。内容方面,“十二月古文”改成“打四季”;角色方面,4名配舞增加至16个……

       “只有创新,马灯舞才有活力,才能不断发展。”罗国华说。

       传承百余年,打马灯依旧在大坪地区上演着,却也难免面临着传承艰难的问题。

       艺人的集体老年化、曲词的更新速度慢、年轻人的兴趣缺失、艺术传播渠道狭窄,以及互联网娱乐的冲击,无不蚕食着打马灯民间艺术的地盘。

“我们年迈了,能维持下去就不错了。靠我们是很难传承下去的,还需要年轻人的加入。”在丘现田的调研报告里,可以看出罗国华难掩失落的情绪,希望有人能改变传承困难的现状。

传承发展

       宣传乡土即时尚理念 线上线下融合传播

       “小时候长得漂亮,常常被舅舅叫去当阿旦(马灯小姐),可开心了。”在外地工作的黄金莎回忆,因为父母怕耽误了她的学习,只让她参加了两次,“有机会还会想尝试跳一次,那回忆太美好了。”

       黄金莎说,马灯舞的歌词她早已忘记。但曲调还记忆犹新,因为那时候听得太多了,说完她便轻松地哼出了一首“拆字歌”。“小时候还经常能看到,现在回到家乡,好像没人再提起马灯舞了。”她说。

客家人对打马灯具有认同价值,它让村民、出门打拼的客家人产生无限的思乡情,古式古装的马灯舞散发出浓浓亲情友情。马灯舞也是客家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独特的艺术特色,保护打马灯对于丰富客家文化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兴宁各级政府部门加大了对打马灯的传承保护力度,引导民间艺术家通过不断完善传统的打马灯词曲,创作打马灯内容词本、山歌剧、客家山歌等形式,让打马灯焕发新活力。在表演人才培养方面,兴宁发动组织各村曾演练过打马灯的人才,提供历史资料,定期培训新人。

对于丘现田而言,他在经过长期的调研后,也对马灯舞的传承发展有着自己的建议。

       他认为,要让打马灯更好地传承,首先要解决资金问题。“大坪打马灯缺少经费运转困难是事实,但全国各地类似的民间文艺非遗项目经济状况也好不到哪去。”丘现田说,就政府层面来说,县、镇政府可以继续支持大坪打马灯申请省级非遗项目,力争更多上级扶持专项资金。

       此外,还应对打马灯非遗传承人加大补助,避免青黄不接的情况,同时明确非遗传承人的权责利。

       我国民间慈善活动逐年活跃,民间非遗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喜好和重视。丘现田认为,可着重引导社会慈善资金向民间文艺团体倾斜,如引导某一公益机构对口扶持大坪打马灯非遗项目。

       在争取资金的同时,还应积极向年轻人普及非遗项目大坪打马灯。“今年国家清理义务教育阶段的校外培训机构和学科类培训,为文艺、体育类项目学习培训进校园创造了空间。打马灯团体可主动联系政府教育部门,可在当地中小学生中开展正宗打马灯培训。”丘现田认为,非遗项目进校园正当其时。

打马灯自身也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在保留特色的同时有所变化。

       丘现田认为,在乡村振兴的大时代背景下,优秀的、有生命力的民间文艺演出必定有生存市场。“我家乡附近的兴宁黄陂镇积庆楼,就形成每年筹钱邀请打马灯团体表演迎春祈福的习惯。”丘现田说,对打马灯而言,相关团体要及时研究分析民间演出市场,围绕婚庆、节日、宗教、庆典等需求,为特定的客户排演特定的剧目。

       打马灯既然能够经历几代传人的改造发展,就说明其有较强的包容性。打马灯团体可主动面向市场开发潜力,利用自身教化的功能,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红色文化传承、地方文艺观摩等更新剧本唱词。

       身为年轻人的丘现田还建议,应大力宣传乡土即时尚的理念,把打马灯传统打造包装成现代乡土时尚艺术,去除掉打马灯老土、僵化、落后的刻板印象,“在新冠疫情大流行的背景下,更应该走线上线下融合传播之路。”

       他说,各个马灯团可以在年轻人的帮助下开设短视频账号,结合原生态的生活故事,展示打马灯艺术魅力。以真诚朴实的人设来打动网友,吸引关注。同时,结合售卖当地土特产,探索以电商和广告养活公众号。

       “‘礼失,而求诸野’。这句话实在太高明和富于远见了,只希望我们赶在‘礼失’之前,把打马灯这一瑰宝完好地保存在山野之间。”丘现田说。

马灯“打四围”唱词

正月里来是新年,张灯结彩喜连天;人勤春早图兴旺,一年计划订周全。

二月里来草青青,百种落地催人行;村前村尾机声响,不违农时忙备耕。

三月里来三月三,坵坵秧苗浸浸青;秧田除草要做好,莳田抛秧快如车。

四月里来日子长,去年积谷无饥荒;新型农村处处建,响应中央劲头强。

五月里来是端阳,家家粽子甜又香;河堤水库应加固,洪涝灾害要提防。

六月里来谷子黄,串串谷穗马尾长;谷堆如同小山样,农民脸上喜洋洋。

七月里来天渐凉,田间管理切莫忘;双夏农活季节紧,要夺晚造丰收粮。

八月里来是中秋,月儿圆圆挂高空;天上月圆人欢聚,共赏明月广寒宫。

九月里来是重阳,大雁高飞到南方;金黄稻田望无际,人群结伴去登高。

十月里来要收冬,样样作物及时收;一年辛苦今朝尽,藏好谷物过寒冬。

十一月里雪花飞,全家老小添新衣;巧妇灯下织毛线,眼底望穿等郎归。

十二月来又一年,除夕家家贴对联;美酒佳肴辞旧岁,竹报平安庆丰年。

站群导航
  • 党群部门
  • 政府部门
  • 乡镇街道
  • 梅州网站
  • 其他网站